开店食品安全制度应当详细规定从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食品安全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以下是一个开店食品安全制度的范本:
一、总则
1. 本店食品安全规章制度旨在保障顾客健康,维护食品安全,确保食品从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提升服务质量。
二、食品安全管理组织
1. 设立食品安全小组,负责监督和执行食品安全政策。
2. 食品安全小组由店长领导,成员包括厨师长、质量控制专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三、食品采购
1. 所有食材必须来自合法且信誉良好的供应商。
2. 采购前需检查供应商的许可证、产品检验报告等文件。
3. 收货时,检查食材的新鲜度、包装完好度,拒绝不合格产品。
四、储存与保质期管理
1. 食品应分类储存,冷藏、冷冻食品分别存放。
2. 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检查温度湿度。
3. 标注食品保质期,定期清理过期食品。
五、加工与制作
1. 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员工上岗前须接受卫生培训。
2. 加工区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3. 食品烹饪过程中确保熟透,遵守食品加工时间与温度要求。
六、销售与服务
1. 服务员应保持个人卫生,佩戴干净的帽子和口罩。
2. 销售的食品应新鲜,避免二次加热,确保口感和营养。
3. 提供清晰的菜单,标注过敏原信息,满足顾客知情权。
七、设备与设施
1. 配备与经营相适应,并能确保食品安全的经营设备或设施。
2. 设备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合理,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 运输、装卸、陈列和贮存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安全、无害,并保持清洁,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
八、责任与培训
1. 门店负责人为本门店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全面负责门店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 门店负责人应组织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在本门店的有效实施。
3. 门店负责人应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九、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1. 严格审核供货商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的证明文件。
2. 对购入的食品,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流通许可证、食品质量认证书、进口食品有效商检证明、食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3. 购入食品时,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有供货商盖章及签名的销售凭证,并留具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销售凭证应当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售日期等内容。
十、食品销售卫生制度
1. 食品销售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洗手消毒后上岗,销售过程中禁止挠头、咳嗽,如要打喷嚏用手捂口。
2. 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须有完整的包装或防尘容器盛放,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3. 食品销售应有专柜或专间,要有防尘、防蝇、防污染的设施。
4. 销售的预包装及散装食品应标明厂名、厂址、品名、生产日期和保存期限(或保质期)等。
十一、应急处理
1. 发现或被顾客告知所提供食品确有感官性状异常或可疑变质时,餐厅服务人员应当立即撤换该食品,并同时告知有关备餐人员,备餐人员要立即检查被撤换的食品和同类食品,做出相应处理,确保供餐安全。
十二、记录与台账
1. 建立食品进货台账,详细记录进货时间、数量、保质期等信息。
2. 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发现变质、过期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立即清理出库。
3. 记录食品的储存情况、进出库时间等信息。
通过以上制度,可以确保开店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