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考试好帮手-龙马教育网

学习考试好帮手-龙马教育网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59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吝啬人物,可以用“一毛不拔”来形容。他性格中既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同时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严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广东省高要县的一位监生,严贡生之弟。他极其吝啬,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个细节说明了他对自己的吝啬。

尽管严监生吝啬,但他也有慷慨的一面。例如,他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显示出他具有人情味的一面。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他对财产的聚敛,主要靠两种方式:一是靠剥削来占有;二是靠惨淡经营,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

严监生并不甘心屈从别人,这种心态在他临终托孤于内兄的沉痛遗言中充分地揭示出来了,他说:“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样,终日受大房的气。”在他的心目中,除了金钱之外,还得有功名权势,只有如此,才可以活得威风凛凛。

总的来说,严监生是一个在统治阶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薄情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他的形象体现了清代封建社会读书人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